政策发布丨关于印发《山东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提标行动方案(2023-2025年)》的通知
时间:2023-12-01 12:32:36 | 来源:江苏赫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| 作者:admin | 点击次数:505
为深入贯彻全省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会议精神,全面落实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方案,大力推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,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,特制定本方案。

1、发挥龙头骨干企业领航带动作用。支持骨干企业围绕产线、车间、工厂等生产环节,综合应用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开展多场景、多层次试点示范,有效提升智能制造水平,到2025年,建成50家达标“灯塔工厂”的国家级智能工厂、500家以上5G工厂、1万家以上“晨星工厂”。支持龙头企业聚焦全要素、全流程、全生态数字化转型,引领开展数字技术集成应用创新,促进研发设计、生产制造、经营管理等流程优化升级,全面提升成本、质量、效益、绿色、安全发展转型成效,到2025年,培育10家左右“数字领航”企业。支持国有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,提升运营效率,优化业务流程,实现省属企业数字化转型“一企一战略”全覆盖,将数字化转型纳入企业改革绩效考核,打造行业数字化转型样板。(省工业和信息化厅、省国资委负责)

专栏1  数字化转型标杆示范工程


2、加快中小企业“上云用数赋智”。实施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,高标准建设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等载体,试点建设10个以上省级工业互联网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,构建从技术创新、产业孵化到应用推广的全方位数字化服务体系。持续开展“万名数字专员进企业”行动,以“顾问+雇员”方式,推进10万家以上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。鼓励平台企业、转型服务商、电信运营商等提供普惠性质的公有云底座、低代码软件等数字工具,开发使用便捷、成本低廉的数字化解决方案,分行业分类制定产品目录,助力降低中小企业“上云上平台”成本。开展中小企业、特色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试点,每年遴选10家优秀服务商、100家数字化改造标杆,3年内实现50个特色产业集群整体数字化转型全覆盖。(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负责)

专栏2  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“五个一”工作推进体系


3、促进行业“链式”转型升级。以国家一体化大数据中心“山东工业云”为基础,聚焦钢铁、石化、装备、食品、纺织、铝业等优势产业链和产业集群,通过打造数字底座、数据仓库及能力平台,打通政府、企业、行业等数据资源,打造一批产业生态类、智造应用类、共性技术类应用,分行业分区域累计建设50个以上省级“产业大脑”,3年内汇聚形成山东“工业经济大脑”,加速行业数字化转型和产业发展能级跃升。“一链一策”推动11条标志性产业链加快数字化升级,支持“链主”企业构建高效协同、安全稳定、自主可控的工业互联网平台生态,利用工业互联网将业务流程与管理体系向上下游延伸,“沿链”带动中小企业开展网络化改造和数字化应用,到2025年,基本建成覆盖制造业细分行业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,重点产业链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全覆盖。(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负责)

专栏3  重点行业数字化深度转型

梳理制造业细分行业数字化转型难点、痛点,加快数字技术应用渗透,到2025年,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营管理数字化普及率达到85%左右,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到90%左右,工业互联网平台普及率达到45%左右,形成一批可复制、易推广的解决方案。


4、强化园区整体赋能升级。围绕重点工业园区,招引数字经济领域中央企业、头部企业与地方政府、重点企业合作,以供应链为切入口,利用数字技术提供集采统销、共享物流仓储、供应链金融等服务,促进数据互通、业务互联,3年内培育50家左右“数字经济总部”,打造一批“有产业、有市场、有平台、有总部”特色园区。引导省级以上园区联合工业互联网平台和数字化转型服务商,针对本地优势产业,制定数字化转型工作方案,打造“一区一样板”。开展“工业互联网一体化进园区”活动,推动建设支撑区域产业数字化发展的工业互联网平台、标识解析二级节点,为企业实施内外网升级和数字化改造,到2025年,累计培育30个以上网络基础设施完备、平台作用发挥明显、企业协同合作高效的工业互联网园区。(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负责)

专栏4  区域数字化转型共享平台路径

实施基础设施强化专项行动

5、加速基础网络设施提档升级。促进东西部基础设施平衡发展,推动“双千兆”全覆盖,加快千兆光纤网络能力升级,实现各市千兆光网100%覆盖,10G-PON及以上端口数达180万个。深入实施5G“百城万站”深度覆盖和“百企千例”规模应用行动,优化工业园区、重点企业等5G网络,提升大型工业企业5G应用渗透率,到2025年,开通5G基站25万个以上、力争达到27万个。优化骨干网络架构,加快“星火·链网”济南超级节点建设,积极发挥济南、青岛国家互联网骨干直联点的集聚辐射效应,加速推进青岛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落地,提升国际省际网络通达能力。推动“确定性网络”应用,积极参与6G(第六代移动通信)、Wi-Fi7(第七代无线网络)、TSN(时间敏感网络)等未来网络技术研究,提供高性能、高可靠、高灵活、高安全的网络服务。(省通信管理局、省工业和信息化厅、省大数据局负责)


6、强化工业互联网平台头雁引领。实施工业互联网平台培优工程,健全完善“省级平台—国家级特色专业型平台—国家级双跨平台”梯次培优机制,到2025年,累计培育省级重点平台300家以上、国家级特色专业型平台40家以上。实施“工赋百景”行动,推动工业互联网平台服务商与需求企业精准高效对接,聚焦行业转型痛点和共性技术应用,每年打造100个左右模式创新、成效显著、易复制推广的数字化转型典型场景。完善标识解析体系,围绕电子信息、钢铁、石化、食品、服装、装备等重点行业,按照“储备一批、建设一批、运营一批”梯次发展模式,支持建设运营标识解析二级节点,重点推动标识解析系统与工业互联网平台、工业APP等融合发展,支撑跨企业、跨行业、跨领域、跨地域的信息联通交互,探索可持续发展商业模式,加快形成规模化标识解析应用服务能力,到2025年,上线运营二级节点35个以上,标识注册量超过1500亿。(省工业和信息化厅、省通信管理局负责)

专栏5  开展“工赋山东”系列行动

以“工赋山东”为牵引,深化国家级“双跨”平台应用,加快打造特色专业型平台,开展“平台+新技术”“平台+新模式”“平台+典型场景”培育,探索智能制造、服务型制造新模式。


7、加快构建一体化算力网络。加快建设新型数据中心集群,推进已获得能耗指标的数据中心建设,加快新建单体机柜功率不低于6kw数据中心,按照“2+5+N”一体化算力网络总体布局,形成新一代超算、云计算、人工智能、区块链等多元算力供给体系,到2025年,总算力规模超过12 EFLOPS(百亿亿次),高性能算力占比达到40%。布局边缘数据中心,在省会经济圈、胶东经济圈、鲁南经济圈的重点产业集群内规划布局边缘数据中心,优化配套基础设施部署,构建边缘算力供给体系。强化与双千兆网络的协同部署,实现边缘数据中心与通信机房的共建共享,增强对极低网络时延业务需求的灵活响应能力。提升算力算效水平,引导新建数据中心向高算力、高算效、智能化发展,推动引入国产化NPU(网络处理器)、GPU(图形处理器)、DPU(数据处理器)、ASIC(专用集成电路)等异构算力,到2025年,国产化算力占比达到90%以上。(省大数据局、省通信管理局负责)

实施服务供给深化专项行动

8、做优数字化转型服务。培育数字化转型服务商,支持自身数字化资源丰富和对外辐射带动能力强的行业龙头企业,剥离信息化业务部门成为独立法人,对外提供数字化转型服务。以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需求为导向,在全国范围内征集严选具备核心服务能力、成熟解决方案、相关行业成功案例,能够持续稳定提供高质量服务的数字化转型服务商300家以上,为我省中小企业提供专业、精准、高效数字化服务。常态化开展数字化转型贯标,围绕《数字化转型 成熟度模型》等标准开展宣贯工作,动态遴选贯标服务机构,完善贯标服务体系,持续推进数字化转型贯标的广泛覆盖和规模应用。(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负责)


9、夯实信息技术支撑。做强工业软件,面向数控机床、集成电路、智能家电、高端装备、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等重点领域需求,发展一批面向特定行业和特定场景或制造业关键环节的工业APP和行业解决方案,每年培育20个以上省级首版次高端软件。加快推进智能传感器、PLC(可编程逻辑控制器)、核心云计算基础设备等硬件研发和产业化。推动智能装备水平整体提升,围绕高档数控机床、工业机器人、增材制造、智能传感与控制、智能检测与装配、智能物流与仓储等核心装备,每年培育30项左右智能制造首台(套)重大技术装备和关键零部件。强化数据要素支撑,根据“1+3+N+X”总体规划布局,完善国家级、省级及边缘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体系,到2025年,累计培育50个左右省级行业中心和300个左右边缘级中心。(省工业和信息化厅、省科技厅、省大数据局负责)

专栏6  数字化转型能力供给提升


10、集聚资源要素保障。发挥科技计划引导作用,以解决先进制造业在数字化转型中的重大“卡脖子”技术问题为主攻方向,每年部署20项以上重大科技攻关任务。加快创新要素集聚,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领域再布局建设一批省重点实验室、技术创新中心、新型研发机构等平台载体。发挥好国家级、省级人才工程作用,瞄准制造业数字化转型重点领域,引进培育一批关键核心领域高端人才。围绕人工智能、物联网、智能制造、工业互联网等领域,通过实施规范化培训、社会化评价,提升制造业领域从业人员数字化水平,培育壮大高水平数字技术工程师队伍。持续开展工业互联网专题培训,提升政府机构和企业家数字素养。筑牢制造业信息安全底座,发挥好省级工业互联网安全态势感知平台监测预警、态势研判、信息通报和应急处置等作用,加强工业数据安全分类分级保护,强化网络和数据安全保障。(省科技厅、省工业和信息化厅、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、省通信管理局负责)


03
保障措施

(一)加强组织实施。在省制造强省建设领导小组框架内,统筹协调推动全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工作。发挥高水平科研院所和行业协会等智力支撑作用,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指导。各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,完善政策措施,强化资源整合和力量协同,形成工作合力。各市要根据各地产业特色,加快推动数字化转型诊断评估,凝聚各方资源力量,以更高标准、更实举措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。(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负责)

(二)优化政策供给。完善5G、工业互联网等财政激励政策,支持创建“双跨”平台、数字领航企业等数字化转型领域国家级标杆示范;面向细分行业数字化转型需求,采取“揭榜挂帅”方式,鼓励“双跨”平台等服务商与制造业企业联合开展试点工作,打造一批场景解决方案,事后择优给予奖补支持。鼓励有条件的市有针对性配套出台财政支持政策。(省工业和信息化厅、省财政厅负责)

(三)营造浓厚氛围。全力打造“工赋山东”品牌,定期选树一批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典型,加强经验总结和宣传推广。高标准办好世界工业互联网产业大会、中小企业数实融合发展高峰论坛,开展供需对接、场景发布、宣贯推介、交流观摩等系列活动,加速数字化转型进程。(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负责)


来源: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